巧手搭建 走进平江丨金螳螂建筑学院创新性学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-凯发登录下载官网
巧手搭建 走进平江丨金螳螂建筑学院创新性学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引导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建构、巩固、创新专业知识,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,11月26日至11月27日,在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(姑苏)分局及姑苏区平江街道支持下,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结合课程教学,在平江路与中张家巷交汇地举办“苏大建造,走进平江”创新性学生实践活动,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,培养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。
本次活动由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建筑系孙磊磊、韩冬辰、罗辉三位教师指导,本科生及研究生共计21名学生协作完成。团队前期经过多次的讨论将建造方案进行修改,制作了小比例模型,然后根据拟定的建造方案在限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搭建,经过不停歇的组装、连接,搭建了1:1的竹结构多功能亭。
作品“心归”作为老城针灸式更新项目,探索建造具有古城特色的心安之所,承载平江记忆,进一步激发街道空间活力。古亭建筑以竹料为主要支撑结构,主要采用江南古建的传统双坡屋顶,屋顶的覆面采用长虹板材质。作为休憩场所,团队成员考虑到人流动线,在设计中采用了南北围合、东西贯通的空间形式,赋予古亭新功能,进而实现共建、共享,使古亭的搭建真正服务于社区。众多游客和本地市民纷纷来此休憩驻足、拍照留念,成为平江路历史街区上一张亮丽的“名片”。
“这个项目让学生通过构件预制与现场装配,实践设计到建造的全程参与,去深刻体验专业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,将头脑中的思维和实地动手建造充分结合起来。”本次搭建的指导教师孙磊磊教授这样说道,“通过材料建构和公共艺术创作的融合激发学生专业热情,有助于培养融合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设计人才。同学们运用快速建造体系进行落地实践,用知识、技术和热情回馈古城,以点带面激活历史街区。
在完成建造之后,作品设计者顾志柏同学谈起本次实践收获,“这次的建造让我们能够体会到建筑设计从方案到落地的过程,增强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,提高了我们对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,让专业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图纸上,而是变成了一项可掌握的技能。”
通过此次“苏大建造,走进平江”活动,借助历史街区,为学生搭建“开放式、多元化、创新式”的实践平台,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,将实践育人与社会发展相融合,推动学生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。近年来,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将实践育人作为“三全育人”重要内容,通过建设实践育人“大课堂”、搭建实践育人“大平台”、建好实践育人“大师资”,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、磨砺成才。
图为建造团队成员合影